李亚丽老师的家访故事——花开一瞬,却非一日之功

2021年11月04日 09:36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1、小洋写的看法

小洋写的看法

2、李亚丽老师给小洋的回信(横排1)

李亚丽老师给小洋的回信

2、李亚丽老师给小洋的回信(横排2)

李亚丽老师给小洋的回信

3、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横排1)

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

3、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横排2)

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

3、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横排3)

李亚丽老师和小洋妈妈沟通

4、小洋妈妈和李亚丽老师沟通

小洋妈妈和李亚丽老师沟通

5、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横版1)

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

5、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横版2)

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

5、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横版3)

小洋关心李亚丽老师及诉说自己的改变

6、李亚丽老师给小洋加油打气(横排1)

李亚丽老师给小洋加油打气

6、李亚丽老师给小洋加油打气(横排2)

李亚丽老师给小洋加油打气

7、李亚丽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横排1)

李亚丽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

7、李亚丽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横排2)

李亚丽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

8、李亚丽老师家访

李亚丽老师家访

“李老师,我周日上午在家,欢迎您随时来访!”走在去小洋同学家的路上,既有丝丝隐忧,也仿佛前所未有的轻松,昔日那一片荆棘早已化作一簇繁花,再过一阵或可硕果累累。希望此行能帮他定下那颗尚在焦虑、躁动的心,完成最后的冲刺。

自八年级我成为小洋同学的班主任开始,他就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开学一个多月我从未见这个孩子回答过问题、和老师有任何的交流,脸上也很少呈现出情绪的波动。我一度以为半路换了班主任孩子比较抵触,询问了其他任课老师,得到的回馈基本一致。这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上课态度不积极,不屑于老师批评建议的孩子肯定没有人缘,而事实是,私下了解发现这个在老师面前面无表情、一副拒绝交流的小孩儿,却在学生中间异常活跃,有很强的号召力,这让我很不解。

有一次晨会时间,我给同学们讲了“五种人”,让每个人都写一段话谈谈看法,这可让他有发挥的机会了,题目是“The most excellent boy in Class 7”,在这篇文章里毫不避讳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语言犀利,“秀”了一把,颇有十三四岁孩子气的“中二”味道。

我一边为他的偏激担忧,一边也忍不住欣赏这个浑身是刺但有个性的小孩儿,这个自诩为一股清流,出淤泥而不染,自称“谦谦君子”的男孩儿内心涌动着一种独特的骄傲,而个别学科突出的成绩又给他增添了几分光环,反而成全了他在其他同学心里某种“可爱”的影响力。我忍不住提笔回信,希望能纠正部分偏激的观点想法,表达殷殷期望,鼓励他向上向善,能正面积极地引领班级风气,算是小小地回应了他的“秀”。

把这封信给了他之后我也没再关注,直到有一次这封信从他的抽屉里掉了出来,我刚好捡起,只见他迅速地拿走装进了书包里。我才意识到,其实他也很在意老师的关注。在意就好,渐渐地我开始有意识地表扬他的优点,尤其是疫情网课期间对他的自律和进步大加表扬。慢慢地他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态度越来越好,性格也变开朗了,为人也和善了,卸掉了班级“万年老二”,拿到了班级第一的名次,在年级的排名由29名进步到16名。

之前同学们虽不得不承认他在部分学科上成绩的优异,但总觉得是个“偏才”,随着他态度和性格的变化,班里的同学们对他由被迫服气转变为崇拜!

十四岁的集体生日,他成功当选班里第一批团员,我特意让他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发言,表面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却在家和妈妈录了一遍又一遍视频才满意,听到家长说:“李老师,我们录视频的时候孩子特别深情地说了一句‘李老师确实为我做了很多’",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那个忧郁孤傲的“自恋狂”正在发生惊人的变化!

九年级学校进行了重新分班,他依然在我的班级。这个孩子的心思都写在脸上,新班级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他以往的那种学习态度和习惯已经无法让他保持在新班级的地位。我感受到他内心的焦躁,感受到他对成绩的在意,这种焦虑表现出来的是无所适从,开学之初学习完全不在状态,我又和他进行沟通交流,一点一点指导,鼓励他重拾自信。后来因为摔伤,我有三个月没在学校,总会时不时收到他的关心,但最高兴的还是听到他汇报自己一次次的进步,“老师,我进班级前五啦,下次争取年级前八”,“老师,我这次作文写得您,极尽褒奖赞美之词”,真心为他高兴。

转眼来到一模考试,我也回到了学校,成绩出来了,他却并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得知自己没有进入年级前10名,我从他的消息里感受到几分失落,甚至连他的妈妈都给我发了很沮丧的消息,但我始终从心里相信,这个孩子的潜力不止于此。于是再次和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一模之前的学习状态确实是十分糟糕的。

新学期,我又回到了班主任岗位。时间飞快,二模和中考就在眼前,我想时机成熟了,两年来不计其数的微信、电话沟通,一串串的聊天记录,我要在关键时刻给孩子一剂定心针。那天我半开玩笑地告诉他“我要去家访,了解一下你在家的生活学习状态”,“不不不,老师,那我该更紧张了”,小伙子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但我还是去了,嘴上说着不想让老师去,提前一天跑到超市给我准备饮料。孩子妈妈我们一起回忆了这两年来他的成长和变化,分析他的学习情况,充分给孩子信心和肯定,引导他按部就班、稳住状态。从他回到学校的学习状态和眼神里,能看到他的坚定、沉稳,从他越来越规范的卷面上,以及作业高质量完成度上可以看到他渐入佳境的学习状态。“老师,我竟然进了年级前5,我从来没想过从29跨越进前5,太激动啦,我可以去想上的高中啦……”,二模小伙考出了还不错的成绩,中考如愿踏入了自己心仪的一类高中。

在我看来,家访,应该是漫长教育旅途中一次恰到好处的点拨,是一次势在必行、行之有效的智慧之行;而非一次冲动的问题反馈、更非为家访而家访一拍脑袋的行为。花开只在一瞬,却非一日一时之功,是老师对孩子数十乃至数百个日子中,所有智慧、耐心、体谅、关爱引导的综合成效。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所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点,滴穿岩石,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只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图/文: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中学 李亚丽 责编:崔霄 | 打印

关于我们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 | 教育网站导航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邮编450053 郑州教育信息网:66955375 6699544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163@163.com    豫ICP备10019805号-1